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
协会简介



各部委扶持资金申报
您的位置:首页 > 协会新闻
“云复工”之后,这个权宜之计或将成未来主流
发布者:管理员
发布时间:2020-03-04

         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,改变了许多企业的生存方式:一边是传统生产模式下,人财物跟不上,供应链难掌控,复工之路挑战重重;另一边是新型企业通过大数据洞察到市场变化,加速布局并成为新增长点。这里面的核心问题:“后疫情”时代,企业转型该何去何从?

         “面对疫情的冲击,数字化是企业转型最关键的选择。”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,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、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认为,疫情期间,部分企业对数字化工具产生的使用习惯、工作模式和数字化觉醒,之后将继续深化;而疫情导致的企业收入骤减和现金流困境,亦可通过数字化手段“转危为机”。


         企业抗疫复产的关键之处在哪里?

        “现在疫情防控这么严峻,政府能批复工吗?没法按时交付订单,海外客户咋看我们?复工后工人们能按时来上班吗?”

        这是一周多前,科技日报记者在山东调研,部分企业的忧虑。对每个企业来说,疫情是一场“大考”,困扰着创业者的是:当业务停顿,费用照常发生,现金流怎么办?当产业链出现问题,“多米诺骨牌”效应下,个体企业如何自保?

深耕软件与IT服务行业超过30年的王兴山向企业管理者给出三点提醒:首先,是抗击疫情,须以员工为中心,启动远程协同办公模式;其次,复工复产,须以客户为中心,开展数字化营销;再次,开源受阻,必须节流,把该降的成本降到最低。与之佐证的是,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数据也表明,受疫情影响,近67%的企业半年内将出现资金困难,同时近45%的企业会选择降低成本进行自救。

王兴山表示,这“两中心一成本”成为企业抗疫、复产的最关键之处,开源节流是做企业服务的核心,开源需要企业采用进攻性策略,而节流属于防御策略,疫情期间,企业‘进攻’受阻,开源受到影响,必须加强防御,在精细化成本管理上下功夫。

        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,当下,国内各地企业纷纷开启“云复工”模式,但遭遇的尴尬也不少。

比如2月3日,全国人民试水协同办公的第一天,不少软件集体“罢工”了:有的员工在家办公时,出现了视频软件并发量不足、带宽不够、文档无法在线协同等问题;有企业开展市场推广时,不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实现精准定位和触达目标客户,线上线下无法打通,销售过程跟踪和预测困难;降低成本时,由于缺少大数据分析支撑,企业无法精准定位,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砍业务、砍费用等手段。

        那些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做对了什么?

        通过互联网数据洞察到医疗防护服市场的动向,地处山东滨州的亚光家纺将其作为新业务进行布局,成为新增长点;而拥有近45年历史的华纺股份也在新增医用口罩、防护服产能。从纺织企业到医疗防护服领域,没有技术储备不行,没有基础设施不行。

        不止一个案例表明,那些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,只有对其业务进行系统性、彻底的重新定义,即对组织活动、流程、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等进行重新定义,成功才会到来。这对应着王兴山的观点,“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构建,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、经营模式等多方面调整,不是领导一句话,下面照办就可以的。打造企业数字化核心能力,主要包括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、数智化应用、大数据分析等。而这些都代表着未来。”

        2月2日,浪潮智能工厂提前复工。在疫情最紧张的春节假期,仅用一晚准备,就实现服务器生产线紧急复工,从而完成了疫情所需设备的紧急生产,而在复工之初产能利用率已达到80%。如果放在传统工厂,这是不可能实现的。

         “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工厂,复工的进度和复工效率越高。”王兴山认为,智能工厂与传统工厂相比,用工人数至少下降一半,生产效率却能提高2.5到3倍。这对于劳动力不足及成本上升的制造业来说,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。

        疫情冲击下,原本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“云复工”是传统企业“被迫而为之”的权宜之计,但“后疫情”时代,它势必将成为未来主流。王兴山对记者表示,疫情后,加快向感知型、敏捷型组织转型,夯实数字化基础支撑,提升企业数字化核心能力,将是企业应对不确定、动态环境的必然选择。


        来源:科技日报




友情链接
中央人民政府
发改委
民政部
财政部
商务部
科学技术部
工业和信息化部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
文化与旅游部
生态环境部
交通运输部
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
教育部
公安部
司法部
农业农村部
水利部
自然资源部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
人民银行
国家统计局
国家税务总局
微信
微博
设为首页 | 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 | 管理登录
北京驻京机构商务网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:海大科技
Copyright © 2008-2009 cnbjn.cn Rights Reserved
备案号:京ICP备09113304号-1